*本文转载于公众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月3日,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在超声的引导下,完成东北三省首例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手术,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先心病治疗领域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开启了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新局面,为先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术后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超声结果显示封堵结果十分理想,五岁室间隔缺损患儿玲玲(化名)重获健康心脏,她终于可以像其他同龄的小朋友那般拥有美好童年与未来。
于波教授带领团队术前讨论
于波教授表示,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全降解先心病封堵器,取得了从金属材质到全降解材质的创造性跨越。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体内后起到帮助心脏自体组织生长修复的临时桥梁作用,在完成心脏缺损的修补功能后会逐步降解,上市前临床研究显示,植入术后1年左右便可降解完全,无异物残留体内。这使“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的健康理念成为现实,是全球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心内科张东会副主任医师等进行手术
五岁女童心脏上有个4.4毫米的“洞”
家住哈尔滨市依兰县,今年五岁的玲玲(化名)聪明可爱,活泼开朗,一年前她和小朋友在跑步玩耍的时候突然喘不上来气,家长见状立即带她来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家长四处求医问诊,由于孩子年龄还小,症状没有很严重,所以玲玲父母没有选择让她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在之后的半年里,活动后气短的情况逐渐加重,到后来玲玲已经无法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跑跑跳跳了。经多方打听,玲玲(化名)一家最终选择来到了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术前彩超
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证实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约为4.4 mm,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膨出瘤。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符合介入封堵手术治疗指征。
于波教授介绍,室间隔缺损是指两个心室之间有缝隙或孔洞,就如同两个屋子之间的墙上出现了一个“窟窿”,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封堵治疗及外科开胸手术,介入封堵术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环节,成为室间隔缺损的首选和常规治疗方式。
新方法带来新希望 新术式迎来新挑战
“孩子年龄这么小就在心脏里植入一个金属异物,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玲玲(化名)的父母带着这样的疑问找到了心内科张东会副主任医师。
了解到玲玲(化名)父母的担忧后,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对病例进行了充分讨论,最终决定为其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降解封堵器系统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详细了解此技术后,玲玲(化名)父母欣然同意接受手术。
心内科修丽丽副主任医师在术中进行超声引导
经过术前缜密准备,手术如期举行。麻醉科杨旺主治医师为玲玲(化名)进行全麻后,在心内科修丽丽副主任医师的全程超声指导下,张东会副主任医师等人凭借默契的配合、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造影及经胸超声结果显示全降解封堵器形态良好,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主动脉无返流,遂完全释放封堵器,回收成型线,封堵效果理想。
麻醉科杨旺主治医师为患儿进行麻醉
于波教授指出,既往针对先心介入封堵器的选择主要是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但金属异物会伴随患者终身,存在传导阻滞或异物反应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而全降解封堵器主体结构将在完全内皮化后逐渐降解,无任何金属残留,将进一步降低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满足了广大先心患儿及家属的殷切期盼。
术后超声
他强调,全降解封堵器在透视下完全不显影,所以术中释放封堵器需全程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这需要手术团队具有高超的超声水平,超声医师与介入术者之间配合默契极为重要。从操作更安全的角度出发,术中结合超声引导与X线透视行介入封堵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大大减少X线透视对患者及医生的伤害,同时亦可凭借超声实时监测的优势为术中封堵器精准定位及释放等提供有效指导。
术后于波教授为玲玲听诊心脏杂音消失
专家提醒,室间隔缺损男女患病比例为1:2,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得病。室间隔缺损往往发病隐匿,不易被察觉,学龄前儿童如果容易患感冒、肺部感染,且心有杂音需警惕。成年人只有通过常规体检,做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时才能被发现,一旦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心血管科就诊。室间隔缺损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取决于缺损大小,如缺损较大,严重可危及生命。
Copyright © 2021, Scientech Medical. All rights reserved.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8238号沪ICP备20210174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1-0163